金秋十月,北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10月20日上午7时30分,随着发令枪响,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跑者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开启了42.195公里的征程,经过激烈角逐,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阿贝贝和莱特·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6分45秒和2小时22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并双双刷新赛会纪录。
赛事规模创新高,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本届北京马拉松赛是疫情后规模最大的一届,参赛人数突破3万,其中外籍选手占比达15%,创历史新高,赛事组委会在医疗保障、赛道补给和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全面升级,确保选手安全完赛,赛道延续经典路线,从天安门广场出发,途经西长安街、昆玉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地标,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景观大道,沿途吸引了数十万市民驻足观赛。
埃塞俄比亚选手展现统治力
男子组比赛中,特斯法耶·阿贝贝从30公里处开始领跑,最终以2小时06分45秒的成绩夺冠,将赛会纪录提升近1分钟,赛后他表示:“北京的氛围太棒了,观众的热情让我充满力量。”女子组方面,莱特·格布雷西拉西耶在后程发力,以2小时22分18秒的成绩摘金,同样打破赛会纪录,埃塞俄比亚选手的强势表现再次印证了其在长跑领域的霸主地位。
中国选手表现亮眼,董国建创国内最佳
中国选手在本届赛事中亦有突破,老将董国建以2小时08分53秒获得男子组第八名,刷新个人赛季最佳成绩;女子组小将张新艳以2小时26分41秒位列第五,成为国内女子选手中的佼佼者,国家田径队总教练王斌表示:“中国选手在耐力项目上正逐步缩小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未来可期。”
全民参与,彰显马拉松精神
除专业选手外,大众跑者同样是赛事的主角,65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4小时32分完成比赛,他笑着说:“这是我第十次跑北马,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跑下去。”赛事还设有公益跑团,为罕见病群体募集善款超200万元,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川表示:“马拉松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全民健身和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赛事
本届赛事首次启用5G+AI技术,实时追踪选手数据并提供个性化补给建议,选手佩戴的芯片可监测心率、步频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医疗团队将第一时间介入,组委会通过气象大数据提前预判天气变化,确保赛事安全。
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为践行绿色办赛理念,赛事采用可降解物料制作补给站用品,并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完赛奖牌以回收金属制成,T恤由环保纤维编织,减少资源浪费,国际田联代表称赞:“北京马拉松为全球赛事树立了可持续发展标杆。”
展望未来:马拉松热持续升温
随着国内路跑产业的蓬勃发展,马拉松已从专业赛事演变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熊猫体育官方网站熊猫体育平台,专家指出,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赛事服务、加强科学训练普及,让更多人享受奔跑的乐趣。
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跑者提供了竞技交流的平台,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体育的活力与包容。